北京家政培訓:新生兒常見病的觀察和護理
九、臍炎
1. 表現:
開始為滲出物,逐漸發(fā)展成為膿性分泌物、惡臭、臍周紅腫。新生兒
體溫升高。
1. 處理方法:
要及時到醫(yī)院進行處理;
要用75%酒精和醫(yī)用棉棒消毒3.預防:
接觸新生兒需先洗手避免尿液污染肚臍
臍帶未脫落前應上下分身洗澡,并將臍帶用潔凈的毛巾覆蓋,避免水的侵蝕引發(fā)感染。
? | |
? | ? |
十、臍部滲血
? | |
? | ? |
處理方法:只要每次消毒后用干的醫(yī)用棉簽按壓3-5 分鐘就可以止住
滲血,數次后這種現象即可消失。如果此方法無效,可在用75%的酒精消毒后,用碘伏涂抹在脫落面上,碘伏可收斂滲血的毛細血管。臍帶脫落后也有滲血的可能,滲血結痂后,如果沒有分泌物就不要再消毒了,待結痂自然脫落即可。
十一、斗雞眼
“斗雞眼”也是一種斜視,稱為“內斜視”。孩子由于年齡小,調節(jié)眼球活動的一些肌肉功能還不協(xié)調,所以絕大多數嬰兒會出現斜視或兩側眼球運動不對稱的情況,但一般出生3 個月后就會消失。特別是隨著面部各種骨骼的發(fā)育,尤其是眼眶及鼻骨的發(fā)育,這種情況會逐步消失的。
預防:
盡管大多數新生兒、嬰兒的斜視是生理性的、假性的,但是家長還是應該注意預防。
玩具放置于離新生兒500px 遠的位置,以后隨新生兒視力的發(fā)育需要放于40-1750px 遠的位置。經常變換玩具的位置,新生兒臥中的光線不能太亮,還應經常變換嬰兒睡眠時的體位。
十二、膿胞瘡
病因:抵抗力弱
皮膚褶皺處細菌侵入傳染
特點:開始紅色丘疹,初期小米粒大小皰疹,重者皰疹增大、呈黃豆大小。壁薄易破,內有黃色液體,破潰留出黃色膿液,波及皮膚迅速新生膿皰。
護理:
嚴禁洗、擦
每天需要處理時要用消毒針刺破,然后碘酒消毒,(最好及時就醫(yī)請醫(yī)生處理)
預防:
保持皮膚清潔,保證天天洗澡,特別注意皮膚褶皺處清洗。貼身內衣要勤換洗
處理膿皰瘡時污染的棉棒不要亂丟,防止交叉感染。注意細心觀察。早發(fā)現、早治療。
十三、新生呼吸道感染
病因:
產道感染所致(生后不久發(fā)?。?/span>
接觸傳染所致(生后1 周以上發(fā)病)
癥狀:體溫正?;虿簧?,流涕或鼻堵、哭鬧、煩躁或反應淡漠,精神不好、吃奶不好,易嗆奶,呼吸急促、口周發(fā)青、口吐白沫等。
預防:
妊娠期避免呼吸道感染
新生兒室內溫、濕度適宜,避免過堂風
凡患有呼吸道感染的病人不要接觸新生兒及產婦處理方法:及時發(fā)現及時就醫(yī)。
十四、螳螂嘴
表現:在新生兒口腔的兩側頰部,有脂肪形成的厚脂肪墊(頰脂墊),民間俗稱“螳螂子”。
特點:這種脂肪墊不但對新生兒無害,而且有利于新生兒吸吮,并會隨著孩子的生長發(fā)育,螳螂子會逐漸消失。
處理方法:有的母親想給挑割掉。這不是正確的方法。如果挑割就會發(fā)生出血、感染,甚至引起敗血癥,后果嚴重,對嬰兒健康不利。如果發(fā)現孩子不肯吃奶時,可請醫(yī)生說明原因,再做處理。
十五、臍疝
表現:
臍疝是新生兒時期的常見病,女孩多于男孩,在出生后不久就可以看到臍部有鼓起的圓形小腫塊,小的像櫻桃,大的像核桃。安靜或躺著時小腫塊可消失。坐著、立著、咳嗽、哭鬧時小腫塊又會鼓起來,有時可鼓的大而緊張。若用手輕輕一壓就能壓回去,同時還可以聽到“咕?!甭曧?, 感到有股氣從小腫塊里擠回肚子里去了,這就是臍疝。
有時孩子哭鬧不安,解開衣服看到臍疝突起,家長就以為是因哭鬧引起的。其實患臍疝的孩子一般并無痛苦,個別可因局部膨脹而有不適感,很少有孩子因為腫塊過度膨脹而出現腹痛、嘔吐等癥狀。
原因:
是新生兒時期腹肌沒有發(fā)育完善,尤其由于臍孔兩邊的腹直肌還沒有能相互合攏臍孔表面,只有一層薄薄的皮膚覆蓋,當腹部壓力增高時,腹腔內的腸子就從臍孔內頂出形成臍疝,隨著年齡的增長,腹肌逐漸發(fā)達,一般在1-2 歲遲者在3-4 歲,臍孔可漸趨縮小到閉合。
處理方法:
新生兒期的臍疝不必特殊的治療,但與臍部接觸的內衣要柔軟。凸起的部位可用潔凈的、平面光滑的錢幣等物,用紗布包裹后,再用紗布將其
固定在凸起的部位壓迫來治療,切不可用膠布粘貼,會引起皮膚水泡或破損。一般可待臍疝自愈,很少有2 歲后還很大的。